间歇性跛行 知识问答
问:什么叫“间歇性跛行”?
答:“间歇性跛行”是指下肢动脉闭塞或狭窄的情况下,病人在行走一定距离后出现臀部和小腿的酸胀疼痛,迫使病人止步休息片刻后疼痛缓解,又可以行走一定距离的症状,尤其是冬天,温度低血管收缩更容易出现。
问:哪些疾病可引起“间歇性跛行”?
答:凡是引起下肢动脉闭塞或狭窄的疾病都可以在早期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常见的疾病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性闭塞脉管炎、糖尿病足(缺血性)等。
问:“间歇性跛行”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吗?
答:“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的早期临床表现。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可以导致从“间歇性跛行”转化为“静息痛”,严重者出现下肢坏疽。所谓“静息痛”是指病人在不行走的情况下也出现逐步剧烈疼痛,以夜间为著。所谓“坏疽”是指病人的主肢等末梢部位出现皮肤发黑、活动障碍等坏死征象。
问:“间歇性跛行”会导致截肢吗?
答:“间歇性跛行”有两个转归结果:第一种情况是,经过一定的治疗消除疾病的因素后,行走距离得到延长,疾病得到控制。第二种情况是,没有及时正确的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导致病程继续进展,有可能最终结果为截肢。
问:哪些人容易发生“间歇性跛行”?
答:造成动脉硬化的四大因素同样是引起“间歇性跛行”的主要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其他的因素还有:肥胖、高龄等。
问:“间歇性跛行”多好发在哪个年龄段?
答:如果是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的“间歇性跛行”,好发的年龄一般是在65~75岁之间。如果是血栓闭塞性脉管导致的“间歇性跛行”,好发的年龄在30~40岁。
问:为什么要特别重视“间歇性跛行”?
答:主要原因有三个:(1)“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缺血坏死的前奏。(2)在“间歇性跛行”阶段进行正确的治疗往往最佳效果,截肢率很低。(3)“间歇性跛行”往往同时反映病人的心脑血管病变状态。
问:如果没有在“间歇性跛行”进行治疗,结果会怎么样?
答:上面提到在“间歇性跛行”阶段治疗往往效果会比较好,截肢率很低,但是由于不少病人在当地缺乏医疗条件或者误诊等因素,错过了这个阶段的治疗时机。出现“静息痛”时,病人的血管病变往往很广泛,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差。到了“坏疽”阶段时,往往治疗效果很差,截肢率高。
问:为什么医生说下肢的“间歇性跛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答:这是因为引起“间歇性跛行”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和糖尿病,如果动脉硬化发生在心脏冠状动脉,那就是我们称之为冠心病。如果发生在脑血管则可能导致中风。一般来讲下肢的动脉硬化出现时间较为延迟,因此一旦出现“间歇性跛行”往往提示心脑血管也有一定的病变。所以对于“间歇性跛行”的病人同时进行评估。
问:出现了“间歇性跛行”要到医院做哪些检查?
答:由于椎管狭窄、静脉堵塞等疾病也可以造成类似的跛行表现,因此要明确诊断非常重要。对于怀疑是“间歇性跛行”的病人一律要做动脉系统的检查。其步骤一般为:血管外科就诊→检查下肢动脉搏动→测ABI→下肢动脉B超→CT或磁共振动脉造影→DSA造影。
问:“间歇性跛行”一定要做插管造影吗?
答:在过去,利用股动脉插管进行动脉造影被认为是“金标准”,然而近年来随着64排螺旋CT的出现,对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CT动脉成像可以清晰的显示下肢动脉各端的闭塞情况,扫描时间仅为数10秒,费用只有传统动脉造影的1/3左右。
问:得了“间歇性跛行”如果药物治疗效果比较差,有没有创伤比较小的方法?
答:目前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得间歇性跛行的治疗避免了传统手术的一些并发症。通过血管穿刺的方法导入特殊的器材对病变部位进行球囊扩张或植入支架。
问:如果下肢血管病变广泛细小血管也有闭塞的话,能否采用介入治疗?
答:过去不管是传统手术或者是介入治疗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需要病变血管的远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通畅度,称之为“流出道”。但在临床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不少病例由于病程较长使得远端“流出道”血管也存在狭窄或闭塞的情况,这类病人过去医学上缺乏有效的手段,因此截肢率较高。近年来,“Deep球囊”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膝以下远端血管病变的治疗难题。